2020年,43岁李雪莹,辽宁一律所的资深律师。律所的工作压力巨大,案件繁忙,她白天忙于与客户沟通和撰写法律文书,夜晚常在办公室加班,紧张的工作让她无法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为了维持高效工作,李雪莹依赖咖啡和能量饮料提神,饮食以外卖和快餐为主,尤其偏爱油腻的炸鸡和汉堡,她的作息极度不规律,经常熬夜,常常在疲惫中继续工作,家人常劝她多注意身体,她却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从没放在心上……
8月2日上午,李雪莹坐在办公桌前处理未完成的文件,进行到中途她习惯性地捧起杯子喝一口咖啡,却突然感到一阵轻微的头痛,像是一根针刺进了太阳穴。她皱了皱眉头,伸手去揉了揉太阳穴,但疼痛并没有缓解,反而有些加重,她以为是自己坐的太久,便轻轻扭动脖子,试图放松一下紧绷的肌肉,可随着动作,头顶传来的压迫感更为明显。想着自己昨天晚没有睡好,她选择忽视了这个轻微的不适,又低下头继续看着文件。
将所有的文件阅读完后,李雪莹开始将文件堆叠在一起,随着最后一本文件放上去,她猛然感到胸口有些沉重,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她伸手按了按胸口,试图缓解那股不适感,然而胸部的沉闷感并没有消失,反而似乎变得更加明显,李雪莹想去窗户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但是刚站起身,就感觉到一阵剧烈的头痛,像是一阵风暴在脑海中席卷而过。
她用力地按住自己的额头,但疼痛依然无法缓解,连带着按住额头的手指都开始微微发麻,这股酥麻感甚至还在缓慢的向着手臂攀爬,她用力的甩了甩手,想摆脱这种异样的感觉,但酥麻感没有褪去,反而她的视线开始模糊,眼前的一切逐逐渐变得不清晰,就像是被罩上了一层纱布,她努力眯起眼睛,试图聚焦,却感觉到眼睛干涩,眼皮重得像是被挂上了两个隐形的秤砣。
紧接着,她感觉自己眼前一阵阵发黑,视野变得模糊,几乎看不清桌面上的东西,她想走两步活动身体,却发现自己的双腿也开始发软,像是失去了力量。猛然间一阵极度的眩晕冲击过来,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得无法动弹,直接跌坐在了椅子上,整个人的脸色迅速苍白,大口大口的喘息着,很快有人发现了李雪莹的异常,开始询问她的情况,但她却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喉头发紧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事见她的状况不对,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李雪莹送往医院。
经过急救车的快速送达,李雪莹被立即送入医院急诊室。医生见她面色苍白,气喘吁吁,迅速为她测量了血压,结果显示血压高达180/110mmHg,明显超过正常范围。结合她的临床症状,医生怀疑高血压已引发急性病理反应,决定进一步检查。
医生为李雪莹安排了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她的心率为102次每分钟,心电图波形基本正常,未见明显异常。接着,她接受了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为138克/升,白细胞计数6.2×10^9/L,未见感染迹象,身体的其他系统功能尚可。医生还为她做了血液生化检查,肌酐值为106微摩尔/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果进一步确认她的血压过高。医生根据所有检查数据和症状诊断结果,确诊李雪莹为高血压症。
等到李雪莹清醒之后,医生耐心地告诉她:“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持续承受过大的压力,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引起心脏病、肾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当血压长时间没有得到控制时,可能会导致血管壁的硬化和破裂,甚至影响到心脏和脑部的供血,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
李雪莹听后感到一阵沉重,害怕地问道:“那我该怎么避免这些并发症?我的身体还能恢复吗?”她显然已经被突如其来的诊断吓到了。
医生看到她的担忧,安抚道:“别担心,李女士,虽然高血压确实是一个长期管理的问题,但只要及时治疗并控制好血压,完全可以避免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医生继续解释,强调她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尤其是避免过度压力和过度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随后,医生开具了硝苯地平,并叮嘱她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持与医生的沟通,确保血压始终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医生特别提醒她,尽管药物治疗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保持血压稳定和预防并发症的基础。
李雪莹开始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硝苯地平,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确保自己的血压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在饮食方面,她逐渐减少了油腻食物和高盐分的摄入,开始增加蔬菜和水果,选择更健康的膳食搭配。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她尝试在每天的繁忙中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做深呼吸练习,尽量避免过度疲劳。她还坚持每周至少三次的适量运动,散步和瑜伽成为了她的日常习惯。尽管工作依旧繁忙,李雪莹通过调整作息时间,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减少熬夜,保持身心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逐渐感觉更有活力,脸色都红润有光泽了不少。
一个月后,李雪莹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复查。此次复查中,医生再次为她测量了血压,结果显示为130/85mmHg,明显低于之前的高值,表明她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心电图检查显示,心率稳定在78次每分钟,波形正常。血常规检查结果也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为140克/升,白细胞计数6.0×10^9/L。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肌酐值为98微摩尔/升,依然维持在正常水平。医生看到这些结果后微笑着对李雪莹说:“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相信您的身体会越来越好。”听到医生的鼓励,李雪莹感到了一丝安心,决心继续坚持下去,势必要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时间很快过去了1年,李雪莹和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说她看起来越活越年轻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雪莹已经脱离了危险时候,危险却在悄悄接近……
2021年5月14日,李雪莹接到了客户咨询法律援助的电话,正听着客户讲关键信息,她突然感到脑袋里一阵剧烈的抽痛,像是有东西在她的头顶狠狠敲打,李雪莹下意识抬手去揉自己的太阳穴,几圈过后,反而疼痛越来越加剧,仿佛每一下都在自己的脑海里炸开,疼痛让她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白,李雪莹眉头皱起,脸上也出现了因为疼痛而出来的汗水。她微微低下头,试图稍微缓解一些压力,却发现头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像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地袭来。
几秒钟后,她突然感到左侧脸颊一阵发麻,像是被针扎了一样。她本能地伸手摸了摸,却发现脸部的麻木感没有消失,反而延伸到了嘴角,伴随着一股奇异的沉重感,这感觉让李雪莹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试图张嘴说话,但舌头似乎不再听使唤,言语变得沉滞不清,只能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啊、哈、哇”的音节,她害怕的站起身,但是左边的手和腿就好像突然不存在了一样,使不上一点力气,让她的身体摔倒在地。这重物坠地的声音很快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同事们迅速围过来,看到她的呼吸急促且不规律,脸色迅速苍白,眼神迷离,显然正处于一种极度虚弱的状态,立刻慌张的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将李雪莹抬上担架,迅速送上救护车。她的脸色已彻底苍白,口唇泛青,呼吸微弱而急促,心跳不稳定。医护人员立即通知她的家属相关情况,并对她开始开始了紧急抢救。
在救护车上,急救医生快速进行心电监护,血压测量显示她的血压极低,仅为60/40 mmHg,远低于正常范围。入院后,医生第一时间为她建立了静脉通道,给予了大量的液体补充,试图提升她的血压。与此同时,一位急救医师为李雪莹使用了强效升压药物,如肾上腺素,以期稳定她的心脏功能。通过气管插管,她被迅速转入人工呼吸状态,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医生迅速进行了静脉注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认为她的症状可能与血栓引起的脑梗死相关。然而,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她的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心电图显示心率依旧不规则,时而加速,时而减慢,脑电图也未见恢复迹象。经过约30分钟的持续抢救,医护人员宣布抢救无效,李雪莹最终因脑梗死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宣告死亡。
李雪莹的家属焦急地等待在急诊室外,丈夫来回踱步,眼中满是焦虑和不安。终于,几分钟后,医生走了出来,脸色沉重,步伐迟缓。他看着家属,深深叹了口气,声音低沉:“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她没有挺过来。”
李雪莹的丈夫愣住了,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无法置信,他盯着医生,声音颤抖:“不可能!她做了那么多调整,控制饮食,减少熬夜,开始锻炼,她明明已经在改变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他的眼泪瞬间涌出,满脸痛苦,“她明明开始重视健康了,怎么会……”他无法继续说下去,情绪瞬间崩溃,掩面哭泣。
医生低着头,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沉默地翻阅着李雪莹的病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翻阅纸张的声音。医生的眉头紧锁,显然在仔细回顾着所有检查数据,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不断回溯过去的检查结果和治疗过程,寻找任何被忽略的细节,希望能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李雪莹的病史和生活习惯,仿佛在寻找一个未曾察觉的潜在因素。然而,病历中没有明显的异常,症状的突发性让人无法理解,他没有找到任何解释。
就在双方陷入僵局的时候,距离他们十米开外的位置突然响起了一串沉稳的、令人安心的脚步声,医生率先听到动静扭头去看,发现过来的人竟然是李主任!“发生什么事了?”李主任温和的开口询问着。医生很快将来龙去脉给李主任讲了一遍,李主任一边听着,一边拿过李雪莹的病例仔细翻看起来,时不时还会询问患者家属和主治医生一两个问题。很快,李主任就找到了罪魁祸首——竟然是硝苯地平!
李主任十分惋惜的开口:“这真是太可惜了!的确,硝苯地平在临床使用上,的确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降脂效果良好的优势!对于高血压患者是一味当之无愧的良药!但是只要是药物,自然会有自己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李雪莹正是因为在用药的同时还做了这3件事,才会导致她病情突然失控,最终白白丧命!这在临床上真的不是偶然事件了,我看过太多类似的患者都是因为这3件事才导致了这样的下场……”
李雪莹在服用硝苯地平期间,做了一些看似无害的事情,最终导致了她因脑梗死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首先,李雪莹的久坐习惯未得到根本改变。虽然她偶尔会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但她的工作环境要求她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大量的文件和紧张的客户会议所占据。她几乎没有时间站起来走动,而长时间坐着对她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久坐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血栓和动脉硬化的风险,血液流动变慢,从而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尽管她知道久坐对健康有害,但繁重的工作压力让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这一习惯。血栓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了阻塞脑部血管的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这一突发事件让李雪莹的健康急剧恶化,而她长期忽视的久坐习惯,最终成了她健康的致命隐患。
其次,李雪莹的工作压力依然非常大。尽管她在工作中做了一些生活方式上的调整,例如改变作息时间,避免了过度劳累,但她并未能完全摆脱高压环境带来的影响。作为一名律师,李雪莹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案件和文件,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频繁的客户应对,她几乎无法真正放松下来。加班已成为她的常态,尤其是在处理紧急案件时,她总是延迟到深夜。尽管她通过锻炼来减轻压力,但她的休息时间依旧不足,身体的恢复与休息远远跟不上高强度的工作负荷。长期的精神紧张和身体过度疲劳导致她的交感神经系统持续激活,体内的应激反应不断加剧,这为心血管负担的增加埋下了隐患。精神压力不断积累,使得李雪莹的心血管系统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尤其是在她的饮食也未能做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长时间的高压环境直接影响了血管内皮的健康,加剧了血管的炎症反应,进一步为血栓的形成提供了温床。这种长时间的压力状态,最终导致了脑梗死的发生。
第三,李雪莹未能完全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复诊。尽管她按时服用了硝苯地平,并且在初期通过药物控制了高血压,但她忽视了对于其他健康指标的定期监控。在血压控制的同时,她并未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健康指标。她的饮食没有做到长期的严控,尤其是在繁忙工作下,依旧依赖快餐和外卖,甚至有时会忽视早餐和晚餐的规律。她并未意识到,虽然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血脂、血糖以及血液的粘稠度等因素,依然会影响到心血管的健康。李雪莹的忽视使得她没有及时发现血管内脂肪的积累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她在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过快的情况下,未能有意识地定期监测这些关键健康指标。这种忽视和松懈导致了大脑血管的脆弱,为脑梗死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李雪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她虽然在表面上控制了高血压,但由于久坐、持续的高压力状态和缺乏必要的健康监测,她最终未能避免血栓的形成。脑梗死的发生,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的血流被阻断,脑部缺氧并受到严重损害。随着脑功能的逐渐丧失,李雪莹的其他脏器功能也开始衰竭。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她的肾脏,长期的高血压和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堆积,使得她的肾脏逐渐失去排毒功能,肌酐水平持续升高,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健康危机。随后的心脏损伤也迅速加重,她的心脏无法承受长期的高血压和其他器官的负担,最终出现了心衰的症状。各大脏器的功能衰竭,使得李雪莹的身体无法正常运作,最终走向了不可逆的结局。
医生在回顾李雪莹的病例时,深感遗憾。尽管她在许多方面都尽了最大努力去调整生活方式,但生活中的这些不经意的小细节,最终积累成了她健康的致命隐患。如果她能在工作压力中找到更好的平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调整饮食习惯,也许她的结局会有所不同。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决定,都会在身体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李雪莹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控制某一个单一的指标,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活方式选择,涉及到饮食、休息、运动以及心态的全方位管理。没有任何一项可以单独解决所有问题,所有细节都应当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改善,才能真正做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1]尹雷明,李楠,武跃丽.硝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高血脂老年患者的疗效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5,36(07):831-833.
[2]李树媛.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5,41(15):22-24.
[3]杨丹,吴轲,褚卉锦,等.加味平肝降压汤联合硝苯地平、心脏康复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5,23(12):122-124.
大财配资-炒股配资论坛-上海配资知识网-股票配资平台代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